耤(藉、借)

耤(藉、借)

耤(藉、借)

(甲骨文);(金文);(小篆)。

耤,会意字。甲骨文从耒(犁),是一人执耒耕作之状。金文另加声符昔。篆文省去人并整齐化,成了形声字。隶变后楷书写作耤。

《说文·耒部》:“耤,帝耤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从耒,昔声。”本义为古代天子亲耕之田。

耤,读jí,本义指①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亲祭先农,~于千亩之甸。这种田在天子亲耕之后。借民力耕种,故又读lìe,引申指②借助:以躯~友报仇。由于“耤”作了偏旁。其义便由“藉”来表示。

藉,从艹从耤会意。耤也兼表声,读lìe,本义指①放置祭祀礼品的草垫子:~用白茅。引申用作动词,表示②衬垫:往往而死者相~也;相与枕~乎舟中。从下说是衬垫。从上说则是凭借。故又引申指③凭借:~刑以去刑;~助。由凭借又引申指④假托:不得以~口而分其罪;~题发挥;~故。衬垫的草总是乱的,故又读jí,引申指⑤杂乱交错的样子:杯盘狼~。如今凭借、假托二义用规范化“借”来表示。

借。从人昔声。读jiè,。本义指假借。既可指①借入:尽~邑人之车,锲其轴;~书证。也指②借出:君不如~之道;电话~给他用吧。又用同“藉”,表示③凭借,依靠:而恐父兄豪杰之士,~人主之力,以禁诛于己也;背城~—。又表示④假托:~题发挥;~口;~故。又用为“借使”,表示⑤假使:~使子婴有庸主之才,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

耤,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耒部。凡从耤取义的字皆与借民力耕田等义有关。

以耤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藉、籍。

相关文章

如何知道你是否爱一个人▷➡️
365比分网APP

如何知道你是否爱一个人▷➡️

🕒 10-17 👁️ 3499
日常运动要注意什么?不同人群的运动建议有哪些?一次说清
超级马里奥制造 PC中文免费版
best365中国官网

超级马里奥制造 PC中文免费版

🕒 07-01 👁️ 1592
【游点东西】什么?这些古代礼器竟然变成了宠物
镓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预计2023年消费量将超500吨
脂溢性皮炎
best365中国官网

脂溢性皮炎

🕒 08-25 👁️ 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