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颤抖通常被称为心房颤动或房颤,是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指的是心脏的心房部分以异常快速且不规则的方式跳动,导致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功能受到影响,心脏颤抖的原因有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和心脏收缩力增强,有时人们会误将这种感觉解读为心脏颤抖。不良情绪:当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焦虑或恐慌状态时,心率可能加快,神经功能可能出现异常,自觉心脏在颤抖。2、病理性因素
电解质紊乱:钠、钾、镁等电解质水平异常,可能干扰心脏正常的电信号传导,引起心脏不规则收缩或颤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心脏代谢加快,出现心脏颤抖的症状。心肌病变:心肌炎、心肌肥厚等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可能导致心脏发生扑动或颤动的感觉。心律失常:除了房颤外,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房扑、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等,也可能导致心脏颤抖。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少数人会因此感到心脏颤动。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颤抖的治疗
针对心脏颤抖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以提高心肺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心脏的影响。恢复窦性心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对于无法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房颤患者容易形成血栓,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础。对于急性发作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心脏电复律来恢复正常心律。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常电活动的心肌组织,从而恢复正常心律,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房颤患者,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对于严重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来调控心脏电活动,维持正常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