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居•新解》系列---楚人称谓之母《妣厉传》 《楚居》所记载楚国王室熊氏先祖研究 ---楚人称谓之母《妣厉传》 (熊教授®工作室) 《楚居•新解》系列---楚人称谓之母《妣厉传》 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楚居》
“妣厉”是《楚居》中记载的穴酓(鬻熊)的夫人,丽季(熊丽)的母亲。
在清华大学所收藏的2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由楚国史官记载的楚国王室先祖和楚王居住地迁徙历史的竹简《楚居》中,第2~4简记载:穴酓(鬻熊)復徙於京宗,爰得妣厉,逆流载水,氏兆聂耳,乃妻之。
各种历史资料中关于妣厉的记载甚少,但妣厉又是楚国王室家族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因为“楚人”之所以称之为“楚人”,“楚国”之所以称为“楚国”,就是因为有妣厉这个“楚人称谓之母” 之故。我们对妣厉的相关历史进行了推测研究,编撰成第一部《妣厉传》,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
第一章 妣厉的身世研究推测 妣厉,任姓,名妣厉;中国“文化帝王”鬻熊之妻,周朝时期 “楚国”的前身“荆国”国君熊丽(荆王酓丽)之母。妣厉是商朝末期,任氏“聶耳之国”的公主,任氏“聶耳之国”位于秦岭北麓,也是周文王姬昌的母系之国,相传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姬历(季历)也娶了任氏部落首领之女“太任”为妻,生下周文王姬昌。因此,妣厉与周文王之母“太任”也许是姐妹关系。
大约公元前1145年,黄帝的第三十五世孙鬻熊20岁时,从位于秦岭西麓的其母系西羌氏部落迁徙回京宗(丹阳)继位父亲熊俊的部落联盟首领(荆王酓)之位,并沿袭其上26代祖先“穴熊”的王号“穴酓”。
鬻熊听闻秦岭北麓任氏“聶耳之国”有一位美丽公主叫妣厉,鬻熊为了娶妣厉公主而结成双方的部落同盟,鬻熊便沿丹水逆流行舟去任氏“聶耳之国”求婚,任氏“聶耳之国”首领“任兆”同意了鬻熊的请求,鬻熊娶得美人妣厉而归。
第二章 妣厉剖腹产而生熊丽 妣厉被鬻熊娶回秦岭南麓的荆国都城京宗(丹阳)后,妣厉聪明贤惠,协助鬻熊管理荆国事务,得到各部落族人的尊重。
“妣厉”为鬻熊生了二个儿子,长子“侸叔”、次子“丽季”(熊丽)。妣厉在生熊丽时难产,熊丽胎位不正是横位,不能正常纵行分娩出来。妣厉临产时,经过长时间的待产后,仍然不能将熊丽娩出,妣厉预感到熊丽即将胎死腹中,她就命令部落里的巫医们准备用刀切开自已的腹部以取出胎儿。
为了熊丽能够平安诞生,妣厉让人用树枝搭建了一个“人型”木架台,她平躺在木架台上,令巫医将她的手脚用“楚树条”捆绑在两边,以防自己在被剖腹时因痛苦挣扎而拌动。巫医遵照妣厉的命令,用尖刀切开了妣厉的腹部,在妣厉的痛苦之中成功取出了胎儿熊丽。这也是中国医学史上,在3000多年前的又一例剖腹产手术记载。
第三章 妣厉因舍身救子而亡 妣厉在难产时为了保住儿子熊丽的性命,不惜自己被剖腹取胎。当儿子熊丽被成功取出来后,母亲妣厉却因失血过多而不幸身亡。为妣厉实施剖腹产的巫医们就用在京宗(丹阳)附近高山上采集“楚树条”制作的“树丝条”给妣厉缝合伤口和包裹腹部。
万分悲痛的鬻熊和部落的族人们,为妣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荆国各联盟部落的酋长和族人纷纷来到京宗为妣厉披麻戴孝,长长的送葬队伍在祭师的引领下,将妣厉棺椁抬送到京宗附近最高的山上,葬妣厉于之高山之颠。
根据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楚居》第3简所记载:(妣厉)生侸叔、丽季,丽不纵行,溃自胁出,妣厉宾于天,巫并赅其胁以楚,氐今曰楚人。
第四章 妣厉儿子继位称楚人 大约公元前1113年暴虐的商王武乙去世,次年妣厉的儿子熊丽,在其父亲鬻熊为了实现自己“为天下福”的理想,接受商匡王邀请去辅佐商朝治理天下后,熊丽接替父亲担任秦岭南麓部落联盟荆国的国君之位,史称“荆王酓丽”。
熊丽为了纪念因生自己而献出生命的伟大母亲,便以包裹母亲的“楚树条”的“楚”变更为部落的称谓。从此荆国的芈姓熊氏部落改称为“楚部落”,部落族人被称为“楚人”, 并将安葬熊丽母亲妣厉的高山命名为“楚山”,流经都城丹阳的河流改名为“楚水”。
第五章 楚人与楚国称谓流传 楚国王室熊氏家族的先祖在季连之后,妣厉以前都称为“荆人”。据2015年安徽大学收藏的楚国竹简之中的相关记载:“黎氏(陆终)即祝融,有子六人,其六子曰季连,是为荆人”。
自妣厉因舍身救子而亡,其子熊丽继位为荆王酓丽后,将芈姓荆国部落的“荆人”称谓改称为“楚人”,到周成王姬诵亲政时,妣厉的曾孙熊绎受封“楚子”时,便改称“荆国”为“楚国”。
后来楚国从一个仅方圆50里左右的“弹丸小国”,发展成为一度 “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世界第一大国。即便如此,也凡是楚国所属地域的人都通称为“楚人”,凡是楚国所属地域的江海河流的水都通称为“楚水”!
而“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后续历史时代中最为时髦的文化传承,可这一切都缘于妣厉这位“楚人称谓之母”的伟大母亲!
由于妣厉的相关文献记载甚少,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史记》里完全是一片空白,幸而在清华大学收藏战国竹简《楚居》里对妣厉的事迹还有所记载,才揭开了这段被尘封了3000多年的历史。但因年代久远,史料匮乏,不足之处尚多,期望今后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及考古发现中给予丰富和矫正。
《楚居•新解》系列---楚人称谓之母《妣厉传》 成都高新区天府四街“熊教授®工作室”
(初稿Xiongdr完成于2013年6月,2023年6月22日“熊教授®工作室”修改发布)